当前位置:首页 > 大模型破局之路:在内卷浪潮中探索商业新生态
大模型破局之路:在内卷浪潮中探索商业新生态
作者:光之心软件园 发布时间:2024-12-25 16:49:08

随着2024年的深入,人工智能领域的大模型发展呈现出一幅既繁荣又复杂的图景。从年初的Sora到最新的o3,不断有新的模型涌现,然而,这也引发了业界对于“内卷”现象的广泛讨论。

所谓“内卷”,指的是某一产业模式在达到某种成熟形态后,陷入了一种“高水平均衡陷阱”,即增长并未带来实质性的发展,反而导致停滞和潜在危机的出现。在今年的大模型市场中,这一现象尤为明显。一方面,模型的训练算力已从万卡级别跃升至十万卡级别,但智商的提升却未能与之匹配。另一方面,尽管模型数量众多,但缺乏真正具有颠覆性的应用,即所谓的“杀手级应用”。模型厂商之间的价格战更是加剧了市场的竞争态势。

这种内卷化的趋势,无疑给大模型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。公众和投资者的热情逐渐冷却,对于AI发展的期待不再如去年那般狂热。OpenAI的发布会虽然持续了12天,但多数内容只是对已有技术和产品的增强,缺乏足够的亮点。甚至有人开始质疑,AI的发展是否已经走到了尽头。这种质疑的声音,无疑给整个行业蒙上了一层阴影。

与此同时,产品同质化的问题也日益突出。无论是开源模型还是闭源模型,性能表现逐渐趋同,使得市场竞争变得更加激烈。而同一厂商内部的模型家族,也面临着加速淘汰的命运。旧模型被新模型取代,用户更倾向于选择性价比更高的新产品。这种趋势,无疑增加了模型厂商的经济负担。

在商业层面,大模型的内卷化也给变现之路带来了诸多挑战。云+API模式虽然是大模型的主要变现方式之一,但降价换量的策略并未取得预期的效果。B端客户更看重模型的质量和可靠性,而非单纯的价格。因此,那些具备较强模型能力的云厂商,在竞争中占据了优势。

订阅制模式也面临着用户粘性低、忠诚度不高的问题。由于大模型的更新换代速度极快,用户更愿意观望新模型的出现,而不愿意与某一平台长期绑定。这导致模型厂商为了吸引新用户,不得不持续进行拉新营销活动,获客成本居高不下。而长期续费率的不高,更是给商业变现带来了极大的挑战。

面对内卷化的困境,大模型行业开始寻找向外发展的出路。2025年,将是大模型商业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的一年。通过提高模型的开放度和兼容性、提供更细致的开发工具以及从开发到商业化的“端到端”支持,大模型应用者和开发者将能够更方便地取用这些模型。

腾讯混元大模型的免费资源包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。它支持多个模型的共享和灵活切换,满足了用户对多元多模的需求。而OpenAI为Sora打造的专业工具,也吸引了大量用户。在国内,字节跳动和百度等公司的开发工具也已经逐渐成熟,为用户提供了更多的选择。

然而,尽管有这些积极的尝试,大模型市场仍然面临着饱和和同质化竞争的问题。要取得商业成功,大模型不仅需要技术上的突破,更需要满足用户和开发者的实际需求。因此,完善的商业基础设施对于大模型的发展至关重要。

在未来,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逐步成熟,大模型有望摆脱内卷化的困境,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。但在此之前,所有模型厂商都需要认真思考一个问题:如果大模型是水和电,那么用户和开发者拧开开关时,他们究竟能得到什么?